可拆板式换热器

板式冷却器pdf

时间: 2024-06-13 12:34:51 |   作者: 无插件360体育直播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板式冷却器,涉及换热冷却的技术领域。板式冷却器包括:框架主体;板式换热芯组被配置于框架主体内,板式换热芯组具有多个层叠堆放的单体板式换热模块,多个单体板式换热模块的热流层相互连通形成热流通道,多个单体板式换热模块的冷流层相互连通形成冷流通道;外循环风机模组配置于框架主体的顶部,且与冷流通道连通;内循环风机模组配置于框架主体的端部,且与热流通道连通。将外循环风机模组配置于框架主体的顶部,且出风方向为沿框架主体的长度方向,将内循环风机模组配置于框架主体的端部,且出风方向为沿框架主体的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4440674 A (43)申请公布日 2022.05.06 (21)申请号 8.8 (22)申请日 2022.03.25 (71)申请人 广州市雷子克电气机械有限公司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 江人三路383号雷子克工业园 (72)发明人 段开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 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专利代理师 李飞 (51)Int.Cl. F28D 9/00 (2006.01) F28D 9/02 (2006.01) F28F 3/04 (2006.01) F28F 19/04 (2006.01) F03D 80/60 (201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8页 (54)发明名称 板式冷却器 (57)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板式冷却器,涉及换热冷 却的技术领域。板式冷却器包括:框架主体;板式 换热芯组被配置于框架主体内,板式换热芯组具 有多个层叠堆放的单体板式换热模块,多个单体 板式换热模块的热流层相互连通形成热流通道, 多个单体板式换热模块的冷流层相互连通形成 冷流通道;外循环风机模组配置于框架主体的顶 部,且与冷流通道连通;内循环风机模组配置于 框架主体的端部,且与热流通道连通。将外循环 风机模组配置于框架主体的顶部,且出风方向为 沿框架主体的长度方向,将内循环风机模组配置 于框架主体的端部,且出风方向为沿框架主体的 A 长度方向,以方便对位于海边或海上的发电装置 4 的机舱进行散热,来保证发电装置内的稳定运 7 6 0 行。 4 4 4 1 1 N C CN 114440674 A 权利要求书 1/1页 1.一种板式冷却器,其特征是,包括: 框架主体; 板式换热芯组,被配置于所述框架主体内,所述板式换热芯组具有多个层叠堆放的单 体板式换热模块,多个所述单体板式换热模块的热流层相互连通形成热流通道,多个所述 单体板式换热模块的冷流层相互连通形成冷流通道; 外循环风机模组,配置于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且与所述冷流通道连通,以沿所述框架 主体的长度方向形成外循环出风口; 内循环风机模组,配置于所述框架主体的端部,且与所述热流通道连通,以沿所述框架 主体的长度方向形成内循环出风口。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冷却器,其特征是,所述板式换热芯组包括呈上下分布 的若干所述单体板式换热模块以及用于对所述单体板式换热模块进行密封的立柱。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冷却器,其特征是,所述内循环风机模组的出风方向以 及所述外循环风机模组的出风方向两者被配置为沿所述框架主体的同侧。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冷却器,其特征是,所述外循环风机模组包括外循环风 管组以及外循环离心风机组,所述外循环风管组配置于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且所以外循 环风管组配置有与所述冷流通道连通的外循环通风口,所述外循环离心风机组配置于所述 外循环风管组背离所述框架主体的一侧,且所述外循环离心风机组与所述外循环通风口对 应设置,以与所述冷流通道形成外循环。 5.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式冷却器,其特征是,所述外循环风管组具有至少两个隔 挡设置的外循环风管,两个所述外循环风管的出风方向被配置为框架主体的同侧,所述外 循环离心式风机组配置有与所述外循环风管一一对应的外循环离心风机。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冷却器,其特征是,所述板式冷却器还包括过滤器,所 述过滤器被配置为与所述框架主体连接,且与所述冷流通道的进风口对应,以用于对外循 环的进风进行过滤。 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冷却器,其特征是,所述内循环风机模组包括内循环风 罩组以及内循环离心风机组,所述内循环风罩组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被配置为与所述内循 环离心风机组连接。 8.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式冷却器,其特征是,所述内循环风罩组包括内循环进风 罩以及内循环出风罩,所述内循环进风罩配置于所述框架主体的左端,且与所述热流通道 的进风口对应设置,所述内循环出风罩配置于所述框架主体的右端,且与所述热流通道的 出风口对应设置,所述内循环离心风机组被配置为与所述内循环出风罩对应。 9.依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式冷却器,其特征是,所述内循环风机模组还包括防护 件,所述防护件被配置为容纳所述内循环离心风机组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且所述防护件 与所述内循环出风罩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冷却器,其特征是,所述板式冷却器还包括若干温度 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对应配置于所述内循环风机模组和/或所述外循环风机模组上,以 用于检测所述内循环风机模组和/或所述外循环风机模组的温度。 2 2 CN 114440674 A 说明书 1/8页 板式冷却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换热冷却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板式冷却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能源节约慢慢的变成了必然和社会共识。而风力发电所 产生的电能更好地服务社会,节约能源,但是风力发电机长时间运行,必然会有发热严重的问 题。 [0003] 然而,风力发电装置一般都处于海上,环境恶劣,现有的空调装置(中央空调、特种 空调等)很难保证风力发电装置的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0004]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式冷却器,旨在解决现有的冷却设备没办法保证发电 装置的稳定运行的技术问题。 [0005]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 本申请提供一种板式冷却器,包括:框架主体;板式换热芯组,被配置于所述框架 主体内,所述板式换热芯组具有多个层叠堆放的单体板式换热模块,多个所述单体板式换 热模块的热流层相互连通形成热流通道,多个所述单体板式换热模块的冷流层相互连通形 成冷流通道;外循环风机模组,配置于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且与所述冷流通道连通,以沿 所述框架主体的长度方向形成外循环出风口;内循环风机模组,配置于所述框架主体的端 部,且与所述热流通道连通,以沿所述框架主体的长度方向形成内循环出风口。 [0007] 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通过将板式换热芯组、外循环风机模组以及内循环风机模 组均配置于框架主体上,外循环风机模组被配置为与板式换热芯组的冷流通道连接,用于 板式冷却器与外界换热,内循环机组被配置为板式换热芯组的热流通道连接,用于板式冷 却器与发电装置的机舱进行换热,且将外循环风机模组配置于框架主体的顶部,且出风方 向为沿框架主体的长度方向,将内循环风机模组配置于框架主体的端部,且出风方向为沿 框架主体的长度方向,以方便对位于海边或海上的发电装置的机舱进行散热,来保证发 电装置内的稳定运行。 [000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式换热芯组包括呈上下分布的若干所述单体板式换热模 块以及用于对所述单体板式换热模块进行密封的立柱。 [0009] 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将单体板式换热模块设置成上下分布,并通过立柱进行连 接,可为了用户对单体板式换热模块的安装与拆卸时,提供便利性,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循环风机模组的出风方向以及所述外循环风机模组的出 风方向两者被配置为沿所述框架主体的同侧,可针对海上或海边的发电装置的机舱进行散 热,保证发电装置内的稳定运行。 [00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循环风机模组包括外循环风管组以及外循环离心风机 组,所述外循环风管组配置于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且所以外循环风管组配置有与所述冷 3 3 CN 114440674 A 说明书 2/8页 流通道连通的外循环通风口,所述外循环离心风机组配置于所述外循环风管组背离所述框 架主体的一侧,且所述外循环离心风机组与所述外循环通风口对应设置,以与所述冷流通 道形成外循环。 [0012] 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将外循环风管组配置于框架主体上,且外循环风管的外循 环通风口与冷流通道连通,使得外循环离心风机组对应设置于外循环通风口时,能够加快 冷流通道内的空气流速,并排出至外界,提高对发电装置的机舱散热效率,来保证发电装 置的稳定运行。 [00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循环风管组具有至少两个隔挡设置的外循环风管,两个 所述外循环风管的出风方向被配置为框架主体的同侧,所述外循环离心式风机组配置有与所 述外循环风管一一对应的外循环离心风机。 [0014] 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通过隔挡设置至少两个外循环风管,且外循环风管的出风 方向相同,可加快冷流通道内的空气流速的同时,也能够减小空气流经外循环风管时产生 的噪音。 [00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式冷却器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被配置为与所述框 架主体连接,且与所述冷流通道的进风口对应,以用于对外循环的进风进行过滤。 [0016] 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通过在冷流通道的进风口处设置过滤器,可在外循环离心 风机组以及板式换热芯组工作时,避免杂质进入到板式换热芯组的冷流通道内,可减少对 板式换热芯组清洗的同时,也能够延长板式换热芯组的常规使用的寿命。 [001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循环风机模组包括内循环风罩组以及内循环离心风机 组,所述内循环风罩组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被配置为与所述内循环离心风机组连接。 [0018] 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内循环离心风机组通过内循环风罩组连接于框架主体上, 且与板式换热芯组的热流通道连通,可保证热流通道的出风效率以及进风效率,同时也在 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可减小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001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循环风罩组包括内循环进风罩以及内循环出风罩,所述 内循环进风罩配置于所述框架主体的左端,且与所述热流通道的进风口对应设置,所述内 循环出风罩配置于所述框架主体的右端,且与所述热流通道的出风口对应设置,所述内循 环离心风机组被配置为与所述内循环出风罩对应。 [00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循环风机模组还包括防护件,所述防护件被配置为容纳 所述内循环离心风机组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且所述防护件与所述内循环出风罩软连接。 [0021] 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通过在内循环出风罩与内循环离心风机组之间设置保护 件,且保护件通过与内循环出风罩软连接,能调整保护件与内循环出风罩的装配偏差以 及方便保护件与内循环出风罩之间的安装。 [002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式冷却器还包括若干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对应 配置于所述内循环风机模组和/或所述外循环风机模组上,以用于检测所述内循环风机模 组和/或所述外循环风机模组的温度。 [0023] 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通过在热流通道上设置温度传感器,可方便对热流通道进 行温度测试,便于工作人员查看。 [0024]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里面变得 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 4 4 CN 114440674 A 说明书 3/8页 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用的附 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 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使用者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准确的通过 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6]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板式冷却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板式冷却器的框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板式冷却器的板式换热芯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板式冷却器的单体板式换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1]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板式冷却器的单体板式换热模块的部分剖视图。 [0032]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板式冷却器的单体板式换热模块的正视图。 [0033]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板式冷却器的正视图。 [0034] 附图标记 [0035] 100、框架主体;101、槽钢底座;102、第一安装框架;1021、连接柱;103、第二安装框 架;200、板式换热芯组;201、单体板式换热模块;2011、立柱;20111、贴合板;20112、L型柱; 20113、第一安装槽;20114、第二安装槽;2012、盖板;202、折叠结构;300、外循环风机模组; 301、外循环风管组;302、外循环离心风机组;303、过滤器;400、内循环风机模组;401、内循 环风罩组;4011、内循环出风罩;4012、内循环进风罩;402、内循环离心风机组;403、防护件; 404、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 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 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7]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 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使用者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 范围。 [0038]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 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9]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 “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 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 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一定要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 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 5 5 CN 114440674 A 说明书 4/8页 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0]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可以稍 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 全水平,而可以稍微倾斜。 [0041]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 “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 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能够最终靠中间媒介间接 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使用者而言,可以详细情况理解 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42] 实施例 [0043] 发明人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大功率电动机(一般设置在海边或海上等环境)在工 作时,由于流经其绕组的电流大,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电动机内部的热量不能及时有效 的散失,电动机的内部温度会急剧上升,电动机内部的部件(如轴承)处在高温的环境中,效 率会大幅度的降低,甚至失效,同时还会影响电动机整体的寿命。 [0044] 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板式冷却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申 请提供一种板式冷却器,包括:框架主体100、板式换热芯组200、外循环风机模组300以及内 循环风机模组400,所述板式换热芯组200、所述外循环风机模组300以及所述内循环风机模 组400均配置于所述框架主体100上,且所述外循环风机模组300与所述板式换热芯组200的 冷流通道连通,以用于发电装置的机舱与外界进行换热,所述内循环风机模组400与所述板 式换热芯组200的热流通道连通,以用于板式冷却器与所述发电装置的机舱进行换热。 [0045] 具体而言,所述板式换热芯组200被配置于所述框架主体100内,所述板式换热芯 组200具有多个层叠堆放的单体板式换热模块201,多个所述单体板式换热模块201的热流 层相互连通形成热流通道,多个所述单体板式换热模块201的冷流层相互连通形成冷流通 道;所述外循环风机模组300配置于所述框架主体100的顶部,且与所述冷流通道连通,以沿 所述框架主体100的长度方向形成外循环出风口;所述内循环风机模组400配置于所述框架 主体100的端部,且与所述热流通道连通,以沿所述框架主体100的长度方向形成内循环出 风口。 [0046] 示例性的,所述板式冷却器是针对应用于海边环境或者海上环境的发电装置进行 设计的,其主要换热冷却的耗能元件只有推动空气流动的内循环风机模组400和外循环风 机模组300,板式换热芯组200通过所述外循环风机模组300将环境中的冷空气与来自所述 内循环风机模组400吹过来的高温空气进行强制性间接对流换热,简单高效,所述板式换热 芯组200的两个回路互不干扰,避免了外界空气中的杂质进入到所述发电装置的机舱内,并 对所述机舱内的电器元件造成影响的事情发生,保证所述发电装置的机舱空气的干净,使 得所述发电装置能够稳定运行;且在正常的情况下,仅维护所述内循环风机模组400和所述外 循环风机模组300即可保证所述板式换热芯组200的正常工作。 [0047] 其中所述板式换热芯组200、所述外循环风机模组300以及所述内循环风机模组 400均通过所述框架主体100连接于所述发电装置上,所述外循环风机模组300以及所述内 循环风机模组400均沿所述框架主体100的长度方向分布,且所述外循环风机模组300的外 循环出风口以及所述内循环风机模组400的内循环出风口均配置于框架主体100的长度方 6 6 CN 114440674 A 说明书 5/8页 向,以方便板式冷却器与该发电装置的安装。 [0048] 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板式冷却器的框架主体100的结构示 意图,所述框架主体100包括槽钢底座101、与所述槽钢底座101连接的第一安装框架102以 及所述槽钢底座101连接的第二安装框架103,所述第一安装框架102(具有与所述板式换热 芯组200的立柱2011密封连接的连接柱1022)与所述第二安装框架103间隔设置,且所述第 一安装框架102内配置有所述板式换热芯组200,所述第一安装框架102被所述槽钢底座101 的一侧配置有所述外循环风机模组300,所述第一安装框架102的左端配置有所述内循环风 机模组400的内循环进风罩4012,所述第一安装框架102的右端配置有所述内循环风机模组 400的内循环出风罩4011,所述第二安装框架103用于安装所述内循环风机模组400的内循 环离心风机组402。 [0049] 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通过将板式换热芯组200、外循环风机模组300以及内循环 风机模组400均配置于框架主体100上,外循环风机模组300被配置为与板式换热芯组200的 冷流通道连接,用于板式冷却器与外界换热,内循环机组被配置为板式换热芯组200的热流 通道连接,用于板式冷却器与发电装置的机舱进行换热,且将外循环风机模组300配置于框 架主体100的顶部,且出风方向为沿框架主体100的长度方向,将内循环风机模组400配置于 框架主体100的端部,且出风方向为沿框架主体100的长度方向,以方便对位于海边或海上 的发电装置的机舱进行散热,来保证发电装置内的稳定运行。 [0050] 如图3所示,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板式冷却器的板式换热芯组200的结 构示意图;所述板式换热芯组200包括呈上下分布的若干所述单体板式换热模块201以及用 于对所述单体板式换热模块201进行密封的立柱2011。 [0051] 示例性的,所述单体板式换热模块201的数量不做特殊的限定,可根据实际的应用 情况做设置,比如设置四个、八个、十二个等,且在进行所述单体板式换热模块201堆叠 时,只要设置成上下分布的结构,相较于将所述单体板式换热模块201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的设计,上下分布的单体板式换热模块201更加有助于后期用户对其来维护等工作。 [0052]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单体板式换热模块201具有若干换热片,所述换热片采用经特 殊处理的环氧树脂涂层铝板,以用于提高所述单体板式换热模块201的换热效率以及提高 所述单体板式换热模块201的防腐等级,如图7所示,为了进一步提升所述单体板式换热模 块201的换热效率,可对所述若干所述换热片进行扣压,以形成向内凹陷的凹槽以及凸点, 所述凸点与所述凹槽均设置有多个,且所述凸点与所述凹槽间隔设置。 [0053] 如图6所示,为实现单体板式换热模块100整体良好的密封性,减小漏风率,所述 换热片的端部配置有折叠结构202,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片的折叠结构202进行压合。示例性 的,所述折叠结构202凸设于所述换热片的端部,且通过所述折叠结构202的压合,可形成所 述热流通道和所述冷流通道,其中所述热流通道可以是横向通道,相应地,所述冷流通道为 纵向通道,当然了所述热流通道也可以是纵向通道,所述冷流通道为横向通道,以此来实现错 流换热,提高了单体板式换热模块201的换热效率。 [0054] 如图4‑图5所示,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所述单体板式换热模块201之间的密封性,所述立柱 2011配置于所述单体板式换热模块201的四角位置,且所述立柱包括L型柱20112,所述L型 柱20112与所述单体板式换热模块201贴合,所述L型柱20112被配置为沿所述单体板式换热 本体的竖直方向分布,以形成与所述单体板式换热本体的贴合,且所述L型柱20112的内缘 7 7 CN 114440674 A 说明书 6/8页 配置有第一安装槽20113,所述L型柱20112的外缘配置有第二安装槽20114,所述第一安装 槽20113以及所述第二安装槽20114内均填充有密封材质,以实现所述立柱2011与所述单体 板式换热模块201的密封性。 [0055] 请参照图4,为实现所述单体板式换热模块201的密封性,所述单体板式换热模 块201的顶端以及底端均配置有盖板2012,所述盖板2012的四角位置均与所述立柱2011对 应连接,且为减少密封材料使用的同时,也能保证良好的密封性,所述立柱2011还包括贴 合板20111,所述贴合板20111沿所述L型柱20112的竖直方向分布,且所述贴合板20111与所 述立柱2011的内缘形成三角形,以形成所述贴合板20111与所述单体板式换热模块201贴 合。 [0056] 请参照图5,为进一步保证所述单体板式换热模块201之间的密封性,若干个所述 单体板式换热模块201组成的板式换热芯组200的四角位置配置有所述第一安装框架102的 连接柱1022,所述连接柱1022位于所述立柱2011背离所述板式换热芯组200的一侧,且所述 连接柱1022与所述立柱2011之间进行密封连接。 [0057] 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将单体板式换热模块201设置成上下分布,并通过立柱2011 进行连接,可为了用户对单体板式换热模块201的安装与拆卸时,提供便利性,也提高了工 作效率。 [0058] 请参照图1,所述内循环风机模组400的出风方向以及所述外循环风机模组300的 出风方向两者被配置为沿所述框架主体100的同侧,可针对海上或海边的发电装置的机舱 进行散热,保证发电装置内的稳定运行。 [0059] 示例性的,所述内循环风机模组400的内循环出风口被配置在所述框架主体100的 右侧,且所述内循环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被配置为沿所述框架主体100的水平方向;所述外循 环风机模组300的外循环出风口被配置在所述框架主体100的右侧,且所述外循环出风口的 出风方向被配置为沿所述框架主体100的水平方向;当然了,所述外循环出风口以及所述内 循环出风口并不仅仅局限于所述框架主体100的右侧,只要保证所述内循环出风口与所述 外循环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一致即可。 [0060] 请再参照图1,所述外循环风机模组300包括外循环风管组301以及外循环离心风 机组302,所述外循环风管组301配置于所述框架主体100的顶部,且所以外循环风管组301 配置有与所述冷流通道连通的外循环通风口,所述外循环离心风机组302配置于所述外循 环风管组301背离所述框架主体100的一侧,且所述外循环离心风机组302与所述外循环通 风口对应设置,以与所述冷流通道形成外循环。 [0061] 示例性的,所述外循环风管组301的外循环通风口的数量不做特殊的限定,可以是 设置至少两个及以上,也可以是设置一个,可根据发电装置的真实的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一 一赘述。 [0062] 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将外循环风管组301配置于框架主体100上,且外循环风管 的外循环通风口与冷流通道连通,使得外循环离心式风机组302对应设置于外循环通风口时, 能够加快冷流通道内的空气流速,并排出至外界,提高对发电装置的机舱散热效率,从而保 证发电装置的稳定运行。 [0063] 请再参照图1,所述外循环风管组301具有至少两个隔挡设置的外循环风管,两个 所述外循环风管的出风方向被配置为框架主体100的同侧,所述外循环离心风机组302配置 8 8 CN 114440674 A 说明书 7/8页 有与所述外循环风管一一对应的外循环离心风机。 [0064] 发明人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所述所述板式换热芯组200的冷流通道的进风口与 所述过滤器303之间连接的材质选择有时直接影响到板式冷却器的常规使用的寿命和防护防腐等 级,对于所述发电装置所处的环境会比较恶劣,即存在风沙、冰冻、雨雾、盐雾、日晒等,因此 该材质必须克服恶劣环境带来的危害。 [0065] 所述外循环风管的右端用于与所述发电装置外部的管路连接,以用于与外界的空 气换热,其中为适应上述环境,所述外循环风管的右端与所述发电装置外部的管路之间需 要软连接过渡段,软连接在装配过程中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能调整所述外循环风管与 所述发电装置外部的管路的装配偏差和便于所述外循环风管的安装,且按照每个用户的实际情 况及软连接的装配位置应选择硅胶玻纤布作为软连接的材质,所述硅胶玻纤布的优选厚度 为2.0‑3.0mm,所述硅胶玻纤布采用由内胶层、玻璃纤维编织加强层和外胶层组成,所述内 胶层为里层,内胶层的外面包裹有所述纤维编织加强层,所述纤维编织加强层的外面包裹 有外胶层。 [0066]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硅胶玻纤布具有较高的电绝缘等级,可承受高电压负荷,且具 有较高的耐高温、防腐性、抗老化性能、弹性及柔性良好,也拥有非常良好的防腐蚀性。 [0067] 示例性的,所述外循环风管被配置为与所述外循环通风口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 外循环离心式风机与所述外循环风管密封连接,其密封方式能是通过密封条,也可以是通 过密封胶进行密封。 [0068] 其中,所述外循环风管通过螺栓与所述框架主体100做固定,且所述外循环风管 与所述框架主体100以及所述外循环风管与所述外循环离心式风机之间均进行密封连接,其 密封方式能是通过密封条,也可以是通过密封胶,还可以是采用五层卷边加波纹咬口技 术以保证密封性。 [0069] 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通过隔挡设置至少两个外循环风管,且外循环风管的出风 方向相同,可加快冷流通道内的空气流速的同时,也能够减小空气流经外循环风管时产生 的噪音。 [0070] 请再参照图1,所述板式冷却器还包括过滤器303(可采用双层或多层),所述过滤 器303被配置为与所述框架主体100密封连接,密封方式也可以是通过密封条或者密封胶等 密封材质,且与所述冷流通道的进风口对应,以用于对外循环的进风进行过滤。 [0071] 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通过在冷流通道的进风口处设置过滤器303,可在外循环离 心风机组302以及板式换热芯组200工作时,避免杂质进入到板式换热芯组200的冷流通道 内,可减少对板式换热芯组200清洗的同时,也能够延长板式换热芯组200的常规使用的寿命。 [0072] 如图8所示,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板式冷却器的正视图;所述内循环风 机模组400包括内循环风罩组401以及内循环离心风机组402,所述内循环风罩组401的至少 一部分的结构被配置为与所述内循环离心风机组402连接。 [0073] 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内循环离心风机组402通过内循环风罩组401连接于框架主 体100上,且与板式换热芯组200的热流通道连通,可保证热流通道的出风效率以及进风效 率,同时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可减小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0074] 请再参照图8,所述内循环风罩组401包括内循环进风罩4012以及内循环出风罩 4011,所述内循环进风罩4012配置于所述框架主体100的左端,且与所述热流通道的进风口 9 9 CN 114440674 A 说明书 8/8页 对应设置,所述内循环出风罩4011配置于所述框架主体100的右端,且与所述热流通道的出 风口对应设置,所述内循环离心风机组402被配置为与所述内循环出风罩4011对应。 [0075] 发明人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所述所述板式换热芯组200的热流通道的进风口与 所述过滤器303之间连接的材质选择有时直接影响到板式冷却器的常规使用的寿命和防护防腐等 级,对于所述发电装置所处的环境会比较恶劣,即存在风沙、冰冻、雨雾、盐雾、日晒等,因此 该材质必须克服恶劣环境带来的危害。 [0076]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内循环进风罩4012与所述热流通道的进风口以及所述内循环 出风罩4011与所述热流通道的出风口处均设置密封条或者密封胶等密封材料,以用于内循 环出风罩4011与板式换热芯组200之间的密封;其中所述内循环离心式风机组402包括至少两 个内循环离心式风机,两个所述内循环离心风机与所述内循环出风罩4011上的两个内循环处 分口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内循环出风罩4011与所述内循环离心风机组402之间可进行密 封连接,其密封方式能是密封条,也可以是密封胶等。 [0077] 请参照图1或图8,所述内循环风机模组400还包括防护件403,所述防护件403被配 置为容纳所述内循环离心风机组402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且所述防护件403与所述内循环 出风罩4011软连接。 [0078] 示例性的,所述防护件403被配置为用于容纳所述内循环离心风机组402的至少一 部分的结构,以防止所述内循环离心风机组402对用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所述防护件403包括但不 局限于不锈钢防护罩,所述防护件403与所述内循环出风罩4011之间进行软连接时,可以通 过密封条或者密封胶等。 [0079] 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通过在内循环出风罩4011与内循环离心风机组402之间设 置保护件,且保护件通过与内循环出风罩4011软连接,能调整保护件与内循环出风罩 4011的装配偏差以及方便保护件与内循环出风罩4011之间的安装。 [008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式冷却器还包括若干温度传感器404,所述温度传感器 404对应配置于所述内循环风机模组400和/或所述外循环风机模组300上,以用于检测所述 内循环风机模组400和/或所述外循环风机模组300的温度。 [0081] 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通过在热流通道上设置温度传感器404,所述温度传感器 404可与发电装置内部的控制管理系统连接,以将检测到温度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管理系统,当然也 不排除单独设置与所述温度传感器404连接的控制管理系统,可方便对热流通道进行温度测试, 便于工作人员查看。 [0082]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使用者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 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内。 10 10 CN 114440674 A 说明书附图 1/8页 图1 11 11 CN 114440674 A 说明书附图 2/8页 图2 12 12 CN 114440674 A 说明书附图 3/8页 图3 13 13 CN 114440674 A 说明书附图 4/8页 图4 14 14 CN 114440674 A 说明书附图 5/8页 图5 15 15 CN 114440674 A 说明书附图 6/8页 图6 16 16 CN 114440674 A 说明书附图 7/8页 图7 17 17 CN 114440674 A 说明书附图 8/8页 图8 18 18

  2、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加。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按照每个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重庆 2023年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考试:专业相关知识历年线题).doc

  GBT 50640-2023 建筑与市政设施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docx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